现如今,睡眠问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。某权威调查报告显示,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。令人忧心的是,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,这一比例还在日益升高。此外,儿童的睡眠质量低下也较为突出,在我国,有近四成学龄儿童每天睡眠不足9个小时。 我国近四成学龄儿童 睡眠不满9小时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,且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。我国学龄儿童睡眠不满9小时的比例约为38.0%,日间嗜睡发生率为64.4%,经常日间嗜睡者占26.9%。城市儿童睡眠问题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儿童。慢性失眠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,5~12岁儿童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患病率为12.0%。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张海燕表示,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,尤其需要充足睡眠。“经常出现日间嗜睡的儿童更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动力减退和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,其智力发育也将低于同期健康儿童。同时,睡眠问题还可引发孩子们出现生长发育迟缓、超重与肥胖等多种躯体疾病,甚至导致心理疾病。” 另外,调查发现,不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造成青少年睡眠问题的一大原因。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过多,大都“晚不睡,早不起”,长此以往,对于视力及身体发育都会造成不良影响。 婴幼儿老是夜醒、哭闹家长不必过分惊慌 “医生,我家孩子才6个月,夜里睡觉老醒、哭闹,怎么办?是不是体内缺什么呀?”一位妈妈焦急地向医生咨询。 “睡眠是从浅睡眠到深睡眠的过程,婴幼儿年龄小,浅睡眠时间长,夜醒、哭闹时处于浅睡眠阶段,大多数家长通过摇晃、喂奶来诱导孩子睡眠,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导致孩子无法独自入睡,而且更加容易频繁夜醒。”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失眠科专家胡雄表示,很多家长发现这些症状时会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,其实家长不必太过惊慌,夜醒是婴幼儿常有的表现。此外,失眠、磨牙也常会出现。例如磨牙,可能是白天玩得兴奋,也有可能消化不良或口腔问题导致。“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间较长,且没有明显好转迹象,那将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、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,需要及时就医。”胡雄提醒。 改善孩子睡眠质量要用“巧”法儿 针对中小学生,家长要帮助孩子改变晚于11点才睡、半夜起来学习等不健康的习惯。儿童睡觉有其特点和规律,家长们要有科学的方法来保障孩子的睡眠: 1.掌握孩子所需睡眠时间 新生儿(0~3个月):所需睡眠时间为14~17小时; 婴儿(4~11个月):所需睡眠时间为12~15小时; 幼儿(1~2岁):所需睡眠时间为11~14小时; 学龄前儿童(3~5岁):所需睡眠时间为10~13小时; 学龄儿童(6~13岁):所需睡眠时间为9~11小时; 青少年(14~17岁):所需睡眠时间为8~10小时。 2.观察孩子的入睡时机 当孩子身体动作和语言活动减少、反应变慢时,入睡时机成熟,这时慢慢哄睡就好。一些孩子会有睡眠提前/延迟综合征,家长需慢慢改变孩子的入睡时间,每次调整10分钟,过一段时间调整一次,让孩子在最佳的时间准时入睡。 3.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适宜的室温和湿度对孩子睡眠非常重要,最利于孩子睡眠的卧室温度为20 ~25 ,湿度为60%~70%。家长在孩子睡眠时,不要留灯光和发出声响,否则也容易导致孩子睡不好。 4、夜醒时不要马上摇晃、拍抱和喂奶 孩子夜醒哭闹时,多等几分钟,多数孩子哭闹一下会自然转入下次睡眠。如果不行,尽量不要马上过去摇晃或者给孩子喂奶,可以用轻柔的声音安抚孩子。 |
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中国妇婴网 ( 京ICP备10008960号 )
GMT+8, 2025-5-14 14:57 , Processed in 0.024762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
© 2001-2015 www.38baby.com